86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百二十六章 政策转向(第1页)

“最近来买房的顺国人、清国人怎么这么多?房价都连着涨了好几回了,真他娘的晦气。”宁绍地区第一大港定海港县城内,两位巡逻的警察正在发牢骚。

“可不是么?一波波地来,从来没有停过。我就纳闷了,这清国、顺国不是在打仗么,哪来那么多有钱人过来买房子啊。”一位中年警察倒背着双手,迈着八字步,慢腾腾地走在大街上。所到之处,正常做生意的倒还没什么,只是热情地打着招呼,但一些贼眉鼠眼的蟊贼,可就躲躲闪闪,溜到一边了。

“毕竟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呢,总得出一些富人吧,我对这个倒没什么疑问。我不解的是,他们为什么都跑来我们这里买房。我家二小子过了年就十六了,他读书不长进,只能去学个手艺,但我想让他把婚事给先办了。先前看中了老李家的闺女,她家在北门那边开铺子的,一切都好,现在就差如何在城里买个房了。”另一位警察叹气着说道。

定海的这些个警察,一般都是为东岸南征北战多年的退伍军士出身。他们退伍前攒下的身家自然不会太差,但问题在于结婚后有那么一大家子人,这钱似乎就不太宽裕了。尤其是有好几个孩子的,乡下又没地,只能窝在家里。但这种“家里蹲”时间短了还好,时间长了的话,面对结了婚的长兄长嫂,总是十分不自在的,只能搬出去住。

但搬出去住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出去住的话,总不能露宿街头吧?要租房或买房吧?那么问题就来了,你买得起或租得起么?你的收入能够匹配租金或购房款么?以宁波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增加的速度,这供需矛盾确实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缓解的,年轻人靠自己收入,确实很难负担得起县城甚至近郊的房子,特别是在首府鄞县或商港定海这样的大城市。

宁绍地区的年轻人,如今在结婚后基本只能租房,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通过贷款的方式买下自己中意的住宅。这些住宅基本都是公寓楼,是从本土那边传来的设计,一栋楼20-30户,设施都比较现代化,永久产权,住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

不是没有人指责过这种模式,认为宁绍地区即便人多地少,但房价也不至于要花费十几年的收入才买得起,政府应该想办法多建房屋,打压房价,如此才得民心。但南方开拓队政府对此置之不理。他们将大部分土地都攥在手里,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宁绍本就有限的耕地资源不被挤占,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逼迫当地人去别的地方生活。

前一个目的很好理解,宁绍地区现在每年都大批量进口粮食,粮食安全本就很脆弱。再加上多年来茶叶、丝绸生意的火爆,导致更多人放弃种植粮食,转而生产更能卖得上价的经济作物,因此政府不得不出面将大量土地改造成国营农场,专门种植粮食,作为宁绍粮食供应的托底。另外,因为宁绍地区当年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士绅、地主,私人拥有的土地数量也十分庞大,这些人如今基本上都是棉花、茶桑的主要经营着,他们没有理由将自己的上好耕地拿出来盖房,政府也不会允许这么做,农用地的保护在什么时候都是被着重强调的。

比起保护农地的理由,后一个目的就有些没法拿到台面上来说了,但事实上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地推行着。这些年来,宁绍地区因为生活不易而出外讨生活的人数累计起来已经非常庞大了,他们或者单身一人,或者拖家带口前往登莱、辽东、黑水、满蒙等地,极大充实了当地人口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的成功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宁绍子弟出海讨生活,而不是留在人多地狭的宁绍与其他人一起竞争。

当然也不是没有宁绍地区的人移民前往东岸本土,但这种比例实在有些低。毕竟在他们看来,东岸本土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去了那里之后,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回家了。没办法再到小时候生长的地方看一看,没办法上祖坟祭奠先人,与亲朋好友音信不通,自己死后也只能埋骨他乡,这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每一个都是巨大的障碍。登莱、满蒙等地固然也不近,但以如今定期近海班轮的条件,来回一次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至少比起横渡大洋的跨大陆旅行要方便多了,不是吗?

南方开拓队目前也在想办法,看看改怎样才能让宁绍地区有移民倾向的人改变想法,愿意移民到东岸本土。他们秉承上意,不断在报纸书刊上打广告,同时也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人们的看法,鼓励更多的人移民前往东岸本土,只是目前看起来效果还不是很好,人数确实是增加了,但远远没有到达上头的预期。没办法,这事情急不得,还是只能靠长期宣传,然后再看看效果如何。

眼前的这两位大老粗警察此刻为“定海居大不易”而感慨,他们自然不会考虑到什么大政方针上面去,他们只是从最直观的感受上来思考问题。外国商人涌进来买房,买的还尽是好房子,且九成九的人不用从银行贷款(事实上他们也很难贷到款),基本都是全款购买,这让他们大为不忿,认为正是这些清国、顺国有钱人的热炒,导致了定海、鄞县乃至上虞等地的房价高涨,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不过他们从来不会考虑到,这些外国人同样给宁绍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政府通过卖地、卖房回笼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可以进行包括老城区改造、铁公基建设、新军组建、技术引进等一系列的事关地方福祉的事情。而且,从国家层面来说,这也是对清国、顺国经济上的一次收割。他们好不容易通过对外贸易积攒起来的资金,结果又因为富裕阶层的移民而被弄走了不少,国家战略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是老牌强国的优势,新兴国家如果扛不住这一关,那么自然万事皆休,而如果扛住了,那么后面就还有机会。

而另外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是登莱、宁波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清、顺两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斗争失败的官员也不再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可以想办法移民至东岸,或者说流亡至东岸,在两国边境开放的现在,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一些官场上大树倒了,未来可能会被清算的商人家族,也可以通过变卖家产移民东岸的方式保住一部分财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等着被人来抄家灭族,说起来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登莱胶州城内,就有一条街住的基本都是这些人,他们在此买了房,银行里也有不少存款,汉官满官都有,终日以打麻将为消遣,同时破口大骂满清政府和一些朝廷大员(如索额图、明珠等),倒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登莱、宁绍两地的政府对这些人基本上持欢迎态度,因为他们带来了大量资金,有利于地方建设。虽然这些资金的涌入扰乱了地方上的经济秩序,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上升,但说实话他们并不怎么放在心上。通货膨胀就通货膨胀好了,巴不得你们都移民去本土呢,殖民政府本来就不是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这一点登莱、南方两大开拓队的主官都是拎得清的,在政治上没有犯错。

“让你家小子别当什么学徒了,进工厂干吧。听说上头有意与顺国解禁一部分贸易,很多厂子都在招人呢。你家二郎好歹也是上过小学的人,进厂前途应该不错,一样能学手艺。”倒背着手的警察说道:“当然如果你舍得他去海外的话,可能还要更好。我听过来的水手们说,第乌、文莱等地,小学毕业的人就能当干部,各类人才极为稀缺。你家二小子过去,保不齐也能政府办事员当当,还不是美滋滋的!”

“解禁对顺贸易?还有这事?”另外一位警察大吃一惊,随即又用疑惑的语气说道:“不过你讲的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估摸着武器、军资、战马什么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但一般性的商品还真有可能,不然老是这么禁着,我们自己也有损失。哼哼,我记得当初有些人还在鼓吹顺国极其依赖对我们的贸易,我们只要一制裁他们,他们就会跪地求饶,很容易赢的。结果呢?他们屈服了吗?还不是在继续打南明那帮灰孙子!有些人啊,就是盲目乐观,贸易制裁比起灭掉南明的巨大好处,根本不值一提。依我看哪,当初我们还不如横下一条心,联合福建郑氏、广东李氏、鲁王一起出兵,突袭江西、湖南,让顺国两头不能兼顾,感受到疼痛,这样才有让他们屈服的可能。可惜啊,已经错过这个机会了。”

“嘿嘿,老王啊,当年南征北战的时候仗还没打够啊?咋了,还想重新入伍上阵呢?”倒背着双手的警察摇头失笑道:“别瞎想了。现在和平是主基调,政府不会打的,除非本土下令。对顺国的关系正常化,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最近来买房的顺国人、清国人怎么这么多?房价都连着涨了好几回了,真他娘的晦气。”宁绍地区第一大港定海港县城内,两位巡逻的警察正在发牢骚。

“可不是么?一波波地来,从来没有停过。我就纳闷了,这清国、顺国不是在打仗么,哪来那么多有钱人过来买房子啊。”一位中年警察倒背着双手,迈着八字步,慢腾腾地走在大街上。所到之处,正常做生意的倒还没什么,只是热情地打着招呼,但一些贼眉鼠眼的蟊贼,可就躲躲闪闪,溜到一边了。

“毕竟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呢,总得出一些富人吧,我对这个倒没什么疑问。我不解的是,他们为什么都跑来我们这里买房。我家二小子过了年就十六了,他读书不长进,只能去学个手艺,但我想让他把婚事给先办了。先前看中了老李家的闺女,她家在北门那边开铺子的,一切都好,现在就差如何在城里买个房了。”另一位警察叹气着说道。

定海的这些个警察,一般都是为东岸南征北战多年的退伍军士出身。他们退伍前攒下的身家自然不会太差,但问题在于结婚后有那么一大家子人,这钱似乎就不太宽裕了。尤其是有好几个孩子的,乡下又没地,只能窝在家里。但这种“家里蹲”时间短了还好,时间长了的话,面对结了婚的长兄长嫂,总是十分不自在的,只能搬出去住。

但搬出去住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出去住的话,总不能露宿街头吧?要租房或买房吧?那么问题就来了,你买得起或租得起么?你的收入能够匹配租金或购房款么?以宁波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增加的速度,这供需矛盾确实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缓解的,年轻人靠自己收入,确实很难负担得起县城甚至近郊的房子,特别是在首府鄞县或商港定海这样的大城市。

宁绍地区的年轻人,如今在结婚后基本只能租房,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通过贷款的方式买下自己中意的住宅。这些住宅基本都是公寓楼,是从本土那边传来的设计,一栋楼20-30户,设施都比较现代化,永久产权,住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

不是没有人指责过这种模式,认为宁绍地区即便人多地少,但房价也不至于要花费十几年的收入才买得起,政府应该想办法多建房屋,打压房价,如此才得民心。但南方开拓队政府对此置之不理。他们将大部分土地都攥在手里,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宁绍本就有限的耕地资源不被挤占,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逼迫当地人去别的地方生活。

前一个目的很好理解,宁绍地区现在每年都大批量进口粮食,粮食安全本就很脆弱。再加上多年来茶叶、丝绸生意的火爆,导致更多人放弃种植粮食,转而生产更能卖得上价的经济作物,因此政府不得不出面将大量土地改造成国营农场,专门种植粮食,作为宁绍粮食供应的托底。另外,因为宁绍地区当年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士绅、地主,私人拥有的土地数量也十分庞大,这些人如今基本上都是棉花、茶桑的主要经营着,他们没有理由将自己的上好耕地拿出来盖房,政府也不会允许这么做,农用地的保护在什么时候都是被着重强调的。

比起保护农地的理由,后一个目的就有些没法拿到台面上来说了,但事实上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地推行着。这些年来,宁绍地区因为生活不易而出外讨生活的人数累计起来已经非常庞大了,他们或者单身一人,或者拖家带口前往登莱、辽东、黑水、满蒙等地,极大充实了当地人口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的成功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宁绍子弟出海讨生活,而不是留在人多地狭的宁绍与其他人一起竞争。

当然也不是没有宁绍地区的人移民前往东岸本土,但这种比例实在有些低。毕竟在他们看来,东岸本土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去了那里之后,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回家了。没办法再到小时候生长的地方看一看,没办法上祖坟祭奠先人,与亲朋好友音信不通,自己死后也只能埋骨他乡,这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每一个都是巨大的障碍。登莱、满蒙等地固然也不近,但以如今定期近海班轮的条件,来回一次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至少比起横渡大洋的跨大陆旅行要方便多了,不是吗?

南方开拓队目前也在想办法,看看改怎样才能让宁绍地区有移民倾向的人改变想法,愿意移民到东岸本土。他们秉承上意,不断在报纸书刊上打广告,同时也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人们的看法,鼓励更多的人移民前往东岸本土,只是目前看起来效果还不是很好,人数确实是增加了,但远远没有到达上头的预期。没办法,这事情急不得,还是只能靠长期宣传,然后再看看效果如何。

眼前的这两位大老粗警察此刻为“定海居大不易”而感慨,他们自然不会考虑到什么大政方针上面去,他们只是从最直观的感受上来思考问题。外国商人涌进来买房,买的还尽是好房子,且九成九的人不用从银行贷款(事实上他们也很难贷到款),基本都是全款购买,这让他们大为不忿,认为正是这些清国、顺国有钱人的热炒,导致了定海、鄞县乃至上虞等地的房价高涨,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不过他们从来不会考虑到,这些外国人同样给宁绍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政府通过卖地、卖房回笼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可以进行包括老城区改造、铁公基建设、新军组建、技术引进等一系列的事关地方福祉的事情。而且,从国家层面来说,这也是对清国、顺国经济上的一次收割。他们好不容易通过对外贸易积攒起来的资金,结果又因为富裕阶层的移民而被弄走了不少,国家战略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是老牌强国的优势,新兴国家如果扛不住这一关,那么自然万事皆休,而如果扛住了,那么后面就还有机会。

而另外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是登莱、宁波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清、顺两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斗争失败的官员也不再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可以想办法移民至东岸,或者说流亡至东岸,在两国边境开放的现在,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一些官场上大树倒了,未来可能会被清算的商人家族,也可以通过变卖家产移民东岸的方式保住一部分财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等着被人来抄家灭族,说起来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登莱胶州城内,就有一条街住的基本都是这些人,他们在此买了房,银行里也有不少存款,汉官满官都有,终日以打麻将为消遣,同时破口大骂满清政府和一些朝廷大员(如索额图、明珠等),倒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登莱、宁绍两地的政府对这些人基本上持欢迎态度,因为他们带来了大量资金,有利于地方建设。虽然这些资金的涌入扰乱了地方上的经济秩序,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上升,但说实话他们并不怎么放在心上。通货膨胀就通货膨胀好了,巴不得你们都移民去本土呢,殖民政府本来就不是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这一点登莱、南方两大开拓队的主官都是拎得清的,在政治上没有犯错。

“让你家小子别当什么学徒了,进工厂干吧。听说上头有意与顺国解禁一部分贸易,很多厂子都在招人呢。你家二郎好歹也是上过小学的人,进厂前途应该不错,一样能学手艺。”倒背着手的警察说道:“当然如果你舍得他去海外的话,可能还要更好。我听过来的水手们说,第乌、文莱等地,小学毕业的人就能当干部,各类人才极为稀缺。你家二小子过去,保不齐也能政府办事员当当,还不是美滋滋的!”

“解禁对顺贸易?还有这事?”另外一位警察大吃一惊,随即又用疑惑的语气说道:“不过你讲的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估摸着武器、军资、战马什么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但一般性的商品还真有可能,不然老是这么禁着,我们自己也有损失。哼哼,我记得当初有些人还在鼓吹顺国极其依赖对我们的贸易,我们只要一制裁他们,他们就会跪地求饶,很容易赢的。结果呢?他们屈服了吗?还不是在继续打南明那帮灰孙子!有些人啊,就是盲目乐观,贸易制裁比起灭掉南明的巨大好处,根本不值一提。依我看哪,当初我们还不如横下一条心,联合福建郑氏、广东李氏、鲁王一起出兵,突袭江西、湖南,让顺国两头不能兼顾,感受到疼痛,这样才有让他们屈服的可能。可惜啊,已经错过这个机会了。”

“嘿嘿,老王啊,当年南征北战的时候仗还没打够啊?咋了,还想重新入伍上阵呢?”倒背着双手的警察摇头失笑道:“别瞎想了。现在和平是主基调,政府不会打的,除非本土下令。对顺国的关系正常化,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云起将宁  初宋大侦探  废土求生我有预告提示  凤舞幽冥  庄南知鱼欢  半岛的星辰  人在诸天,盗墓成仙  我明明只想当龙套  穿书后成了全程高能女主  养出一个火影  全世界都想扒我马甲  重生之时代征途  为你而重生  白月光替身在娱乐圈躺赢了  你的气运我说了算  每天都在被迫谈恋爱  青梅有点萌:傲娇竹马,超宠的  无限穿越从诸葛北伐开局  全世界不及一个你  诸天从蔡李佛开始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不想当天帝的帝后不是好帝后

重生不想当天帝的帝后不是好帝后

上一世,身为天帝的苏宇为了保护洛飞雁和他们的女儿苏小雨。硬抗天道轮回,将洛飞雁她们送去未来,身死道消。他成功了一半,洛飞雁和苏小雨被他送走,却好像没有去到未来,而是重活一世。看着活蹦乱跳的苏宇,洛飞雁暗自发誓这一世,换我来守护你和小雨。这一世,我当为天帝…其他介绍1结局不一定会很好。2作者文笔太差,如有...

诸天:原来我是所有人的金手指

诸天:原来我是所有人的金手指

辞职回家的王元遇到了一个被轮回者暴打的主神系统。从此之后,王元牌诸天万界第一店横空出世,成为世间所有生灵的最大机遇。诸葛亮多亏了店主的一百万箱方便面,亮虽不才,但仍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始皇帝店主,寡人真能成仙吗?鸣人店主,那就按您说的,让这个世界感受痛苦吧!小倩店主,您看这颗树心值多少钱!...

血玉无瑕

血玉无瑕

血玉无瑕简介emspemsp关于血玉无瑕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这句话,道尽了赌石圈的沧桑与传奇。我走上赌石这条路,跟我三叔有关,我恨他,也感激他。...

想活命的我只好走柴刀流了

想活命的我只好走柴刀流了

转世后,东悠一直在好好读书。人生的目标是法政大,毕业后自己在神奈川开一家律师事务所,除暴安良,建立和谐互助社会。用正义的姿态来养活自己,可以的话,想把资本主义打趴下。1表白初吻等行为能够进行当前少女存感22对象好感降低至0,则清除当前对象已获取存感3对象好感将至负时,将等额扣除存感4存在感将至0时,角色人物将死亡忽然出现的系统提示,如果不去当柴刀男,存感就会归零,死亡接踵而来。「我想如果是雾岛同学的话,不需要任何手段,只需要给我狂风鄹雨般的热吻就好,这是最有效率的办法」「作为青梅的北条惠里在我心中地位不凡,但是对我来说,今天的和香学姐来的更加重要」「如果交往的对象是东悠的话,那我也没有办法,毕竟不管是外形条件还是温柔都是神奈第一吧?说不定是全东瀛最好的男生了吧」「就算我有男朋友了,这么看来喜欢上东悠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东悠不断地告诫自己和少女有一定程度上的好感,但不想推进关系,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需要为双方留有余地,以后不管朝着哪个方向发展都有明显的回头路但自己真的不是渣男。如果您喜欢想活命的我只好走柴刀流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杀了那个男主

杀了那个男主

郁青瑶是一朵伪白莲花,真绿茶婊。她是一个妖女,一个戏精,一个坏女孩。重生到类似聊斋的可怕古代世界,走上修仙路。她的人生志向是成为所有男子眼中的白月光,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朱砂痣。李怀德是修道天才,人生志向是娶郁青瑶为妻,虽百死而无悔。然后他真的被郁青瑶杀了上百次。他的漫漫追妻路坎坷无比,简直是一寸相思一寸血。他能抱得美人归吗?如果您喜欢杀了那个男主,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我在七零如鱼得水

我在七零如鱼得水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